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

《史記》卷八.<呂太后本紀>

看本紀下來,我覺得呂后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、疼愛子女的媽媽啊!起碼在惠帝時代,她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個強勢的媽媽會做的事,這種媽媽到現在也都還看得見(惠帝之後我還沒看完XD)。

因為戚夫人搶她老公,又害她兒子差點沒辦法當皇帝,所以她怨恨她;那個什麼王的,讓惠帝以待哥哥的禮待他,這樣她寶貝惠帝兒子就失去皇帝的威儀了啊!不行不行!所以討厭他!結果要害他的時候,惠帝又跟著一起拿起酒杯,搞得她嚇壞了,趕快把酒杯搶走,那個王發現不對勁,趕快聽話,捐一個郡給魯元公主,呂后就好開心,對我女兒好,就是對我好嘛!每個王都那麼多城,我女兒的城就那麼少,你這個王不錯,還替我注意到這件事,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,讓我女兒過的好一些,不錯,不錯,就很開心地擺酒請他客。

啊就是一個傻媽媽

不過我在看的時候,許是受紀吟的影響,因而不得不去注意身處在其中的惠帝。他就是一個慈仁的好孩子,(重點!劉邦很兇,呂后也很兇!可是惠帝很乖,劉邦就沒那麼欣賞他 呂后就不一樣,千樣萬樣就是我的孩子好,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XD)他知道媽媽很擔心別人搶了他的位,可是其實他一點也不在乎這個位子,因為他覺得他媽媽做出太狠的事了,身為他媽媽的兒子,根本沒有那個「德」可以居這個位。雖然說他被嚇「病」了,但是,他還是很清楚要怎麼防範媽媽的,跟趙王如意同寢同食就一切都沒問題了,因為媽媽會怕不小心傷到他,但是趙王還是死了……我覺得他在其中真的、真的,非常、非常的辛苦,一直要維護家人免遭媽媽的毒手,卻常常失敗,戚姬的慘禍只是一個開端,一直無力拯救其家人,才是讓他早死的原因吧!

另一個問題是,在惠帝心中的皇帝或皇位是什麼?那個什麼王的衝突,其實就在於惠帝覺得家宴時,就以家禮對待就好,但是呂后堅持要有皇帝的派頭,這不得不讓我想到劉邦先生本來也沒有皇帝的派頭,只有小混混的派頭!XD對於一個平民出身的家庭來說,當到了皇帝這個位子,使他們的行為舉止應該相應發生什麼改變,或是說,必須在什麼場合改變,應該可以反映出他們怎麼認知皇帝這個身份。不過我想想又覺得,搞不好是惠帝覺得自己沒有「德」能勝任皇位了,根本就覺得沒有資格在哥哥面前端皇帝架子也不一定 。

司馬遷的呂太后本紀寫的其實真的很好,呂后和惠帝在他筆下,是非常明顯的圓形人物,成長與改變都很鮮明,而且會讓人一直想去揣測他們臨事時,到底是做何是想?特別是司馬遷很常用時間副詞,「遂……」,「迺……」,就讓人不由得尋思,這前後文之間是不是存在著什麼因果關係,真的是很豐富的一篇文章!!

----------

旨彥@小房
2007.07.17

沒有留言: